电视媒体

TV Media

产品分类

更多
中国制造正在替代日本制造 海尔、格力、美的国际化提速
  近年来,中国企业“走出去”进行海外投资的案例屡见不鲜,而且收购资金动辄数十亿美元。日系品牌家用电器曾经处于全球领先位置,“新时代的东芝”在国内也是广为流传的广告语,而过去的“偶像”现在已沦为中国企业的囊中之物。

中国制造正在替代日本制造

这几年,日本多家电子公司已经逐渐没落,并被中国企业收购。回溯1995年,当时《财富》500强榜单上有149家日本企业,而到了2017年,只有51家日企登上了该榜单,远少于中国的115家。上世纪90年代索尼、夏普、松下、日立,东芝,三洋号称日本彩电六巨头,目前除了索尼、松下之外,其他公司的“日本制造”、“日本品牌”家电业务几乎都由中国企业在运营。、

2015年,中国长虹公司收购了松下旗下三洋电视业务,获得“三洋”品牌在中国大陆地区的电视品类独家使用权,并承接“三洋”品牌电视的开发、生产、销售和服务。

2016年,日本夏普公司接受鸿海精密3888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24.7亿元)注资,成为鸿海的子公司。

2016年7月,联想以约13亿元人民币(200亿日元)收购2011年成立的联想-NEC控股公司NEC90%的股份。

而在前不久,联想又收购富士通个人电脑业务51%股权,收购的金额为178.5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0亿元)。

截至目前,似乎只有索尼还在盈利的边缘,不知道除此之外,日本电子业还剩下什么?

日本制造走向衰落?

日本家电品牌的没落,成为日本制造衰落的一个真实写照。

与家电品牌被收购相比,更令日本制造尴尬的是近年来的丑闻不断。近期引爆而且仍在发酵的神户制钢篡改检测数据丑闻,引发全球汽车及飞机制造商供应链的大地震,并让社会各界对相关新干线列车、飞机及汽车产品的安全性产生担忧。在汽车制造业,日产被曝20多年来一直存在无证人员对新车进行最终质检的情况,斯巴鲁同样被曝质检造假,而且这种情况竟然持续了30多年。而之前曝光的丑闻还有,三菱汽车在汽车油耗测试中舞弊,高田气囊缺陷导致的安全事故等。众多知名日企不断曝出的丑闻,打破了“精密、精良”的日本制造传统形象,让“日本制造”从神坛跌落并步入衰落。

辉煌过后的日本制造企业普遍患上了制度僵化、体系臃肿的大企业病,并且过度崇拜技术、创新节奏放慢,在互联网时代无法跟上市场变化的脚步。种种弊端让日企逐渐失去了对市场的掌控,让诸多日本制造企业力不从心进而以造假遮羞。“日本制造”的衰落足以成为中国制造业的镜鉴,同时,其衰落后留下的市场空间更应该成为中国企业奋力赶上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