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国内首部AI全流程微短剧,美术、分镜、视频、配音、配乐全部由AI完成,是对AI技术影视化应用的又一次先锋实践。
文生视频,关键在“文”。长期浸润在中华文化中反复训练、深度学习,“央视听媒体大模型”的研发正日益成熟,未来节目制作周期将进一步缩短,作品精细度等也会不断升级。越来越“善解人意”的AI伙伴,不仅能让影视动画制作、游戏开发、广告设计等省时省力,更能加速文生视频的成熟应用和商业模式拓展、海外落地传播等的发展进程。
总台多项国际传播场景下的AI应用实践表明:AI辅助制作不仅能极大提升多语言转换、多平台分发的效率,也能在人机协同的保驾护航之下,实现真真切切、可可爱爱的跨文化互动。
问题1:
假设你是一个人工智能,今天的工作是用英文译制一部纪录片,当一条龙一本正经地谈起如何“精细化养龙”,聊到“东北那嘎达”时还自带口音,你该如何应对?
答:注意,要用外语讲清中国龙的“来龙去脉”,既要译得精准严谨,还要讲得博学又可爱。
这部名为《来龙去脉》的纪录片,是总台以AI全流程赋能译制而成的中国龙主题系列微纪录片,近期即将推出。该片有效探索了影视译制AI全流程高效应用场景。采用AI技术完成了从声音识别、文本翻译、声线克隆到分轨替换等全译制流程,高度还原了中文原片的文风以及旁白的“性格龙设”,并通过人机协同确保译制精准度,极大提升了译制效率。
除英文版外,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印尼语、菲律宾语等版本的《来龙去脉》,多语种版本的《千秋诗颂》等精品节目都充分运用总台自主AI技术辅助完成译制。3月10日,《千秋诗颂》英文版、西语版在总台CGTN正式上线发布。同时,多语种影视译制将纳入总台“央视听媒体大模型”训练计划,助力总台国家多语种影视译制基地建设,有效提升中华影视文化的国际传播效能。
问题2:
现有一组新闻报道,需要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多语种译制和海外分发,有没有方法可以快速生成多语种、批量化视频产品?
答:有。总台充分运用AI技术,通过多语种叠加多平台分发的形式,实现新闻产出和播发数量几何级数增长。如,短短一周时间内,将《机遇中国:一线经济观察》系列英文报道转换成西、法、阿、俄、德、葡等10种语言的近百条多语种视频产品,并在海外各平台播发,有力驳斥了美西方所谓的“中国经济顶峰论”。
这些产品画面清晰亮丽,声音真实自然,为海外网友带来惊喜体验。有俄罗斯网友留言:“我还惊讶于这个中国人说俄语一点口音也没有,原来是AI,真牛!”
不仅是已有报道的多语种转换,总台还推出多位CGTN主持人的AI虚拟数字分身,通过文稿输入生成视频的生产方式,省去了真人录制环节,将原本需要长达2小时的拍摄和素材导出工作缩短至仅仅5分钟,大幅提升了单人单日视频产出的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