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资源

Resources Introduction

重点资源

Resources Introduction

产品分类

更多

  如今,之江大地上,邮站、电话、宽带等均实现了“村村通”,水网管道、农村用电“户户通”,广播电视“村村响”,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的水平越来越高。

  (四)

  从农民增收看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

  一只蜗牛“爬”出来的共富路

在沈福良蜗牛养殖基地,白玉蜗牛正在进食。图片由南湖区余新镇提供

  在中国,70%以上的鲜活蜗牛,都是从南湖区余新镇的沈福良蜗牛养殖基地出发,“爬”上了高端酒店和西餐连锁店的餐桌。

  “我不是一个人,我背后还有上百户的蜗牛养殖户,大家一起干,才能一起富。”沈福良常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20年来,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常常有外地的考察团问他原因,沈福良就会和他们讲起一个故事。

  “真稀奇,省委书记怎么会跑来看蜗牛?”2004年初春,沈福良的基地里围了一圈又一圈父老乡亲,大家纷纷问他省委书记来调研说了啥。

  “习书记很关心我们蜗牛产业哩!我跟习书记打了包票:把蜗牛产业做大做强,带动更多农户增收!”沈福良兴奋地说。

  沈福良从1999年开始养白玉蜗牛,他脑子活泛,在其他人还在跑市场时,他花5000多元买了台电脑,开启了网上销售。

  4年时间,沈福良成了远近闻名的“蜗牛大王”,占据全国市场的一大半。

  摊子大了,“蜗牛大王”反而迷茫起来:资源就这么点儿、市场就那么大,还能怎么更进一步?

  养蜗牛的人越来越多,大家为了抢订单,已经开始打价格战。

  与其大家都亏本赚吆喝,还不如一起赚钱。沈福良与10多个村的100多户农户签订收购协议,以不低于市场价的保护价来收购他们的蜗牛。

  这个当口,习近平同志来到潜福公司对蜗牛产业进行调研。他关切地问沈福良,蜗牛的生长周期、吃什么、公司带动了多少农户、产品定位和市场前景……

  问得细致,沈福良也答得认真。

  送别调研组,沈福良还找了几名养殖大户一起商量,将来怎样做得更好。他暗下决心:一是要带动更多农民增收致富,二是要开展蜗牛精加工,提升产品附加值。

  2005年,一个消息不胫而走:瑞安成立农村合作组织。获悉这一基层创新举措,习近平同志进行了深入调研和有力指导。

  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不但尊重群众首创精神,更善于从群众的丰富实践中汲取营养。

  2006年,浙江探索建立农民专业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体”的农村新型合作体系。

  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让农户入股,分享更大的红利!沈福良深受启发。他参照新农合的运作模式,摸索出了一套运作标准,采取市场浮动价与保护价相结合的模式,为养殖户提供生产资料,收购蜗牛,解决农户供销的后顾之忧,后来还推出了“技术骨干+社员+养殖户”创业帮扶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