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媒体
TV Media
其三,品牌的消费市场。消费市场反应的是市场需求,直接决定了企业的生产方向和生产规模。如果没有一定体量的消费市场支撑,中国品牌的产生和发展也都无从谈起。回顾近四十年的消费市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1979年的1558亿元上升到2016年的332316亿元,[3]增长了近214倍。中国品牌伴随着消费市场的成长而成长,呈现出高度共振的特点。
其四,品牌的传播能力。传播的重要性无需多言,尤其在当下传播环境日益复杂、消费者更加多变的情况下,与消费者能够保持有效的互动和沟通往往决定了一个品牌的生死存亡。中国广告市场经营额从1981年的1.18亿元到2016年的6489亿元,[4]增长了5400多倍。广告与品牌密不可分,广告市场的巨量增长也说明了企业对于品牌传播日益增长的需求。
四大能力在平衡中支撑中国品牌四十年之发展
生产能力、技术能力、消费能力和传播能力可以说是是品牌和企业生存发展的四个轮子,这四个轮子支撑着品牌这辆车的前行。但是不同的时期和发展阶段,四个轮子的重要性是不同的,四个轮子本身的强弱也有差别。通常在品牌的在不同的时期和发展阶段,四个轮子各有侧重,而非均匀发力。这是品牌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环境和自身能力所决定的,在四十年的发展历程中,不断平衡。
在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个十年,企业品牌萌芽。彼时大众消费市场逐步兴起。经历过物质匮乏年代后,消费市场中出现的很多新产品激发了人们的消费热情,极易引起消费热潮,以化妆品、家电等为代表的产品一经投放市场便很容易引发购买热潮,1989年的抢购潮为第一个十年的消费做了一个最好的注脚。在这个阶段,产品供不应求,品牌的关键能力在于生产,能否生产出产品是这个阶段企业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因此我们看到了本土家电企业不断引进、模仿国外技术,贴牌生产或者以国外品牌、技术为背书,如当时本土九大家电企业引进国外阿里斯顿的技术,出现了不同家电品牌后缀均为阿里斯顿的独特景观。
在进入改革开放的的第二个十年之后,市场逐步从供不应求转变到供大于求,消费产品极大的丰富。这种变化直接导致了市场竞争的加剧,这时候品牌差异化和通过传播来刺激消费需求提上了品牌经营的日常。九十年代初期,国家经济处在八十年代末经济刹车后三年调整期,此外,九十年代中后期金融风暴、国企工人下岗潮等让人们的消费出现了保守态势,家电之外新的消费热点没有形成,消费者消费意愿不高,消费市场的增长面临着压力。如何在市场供需结构转换的背景下启动市场成为企业的面临的重大课题。因此,这一时期企业经营的侧重点逐步从生产走向了对消费市场的刺激,打广告成为企业的首选。这一时期的典型表现就是品牌对争夺央视标王的狂热和对广告轰炸的迷信。秦池、太阳神、乐百氏、娃哈哈等一大批企业走上央视大舞台,依靠着广告让消费者熟知,虽然有失败的案例,但也留下了诸多脍炙人口的广告传播案例。
服务电话:010-65981778 65981776 传真:010-65981776 QQ:969707716 E-mail:ssclad@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