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媒体
TV Media
合理的情景设置是节目内容创新的一大亮点。“前世今生”与“巨匠点评”两个环节,营造了“历史”与“现实”两个场景,在小剧场的历史情景演绎与馆长天团的权威点评中,凸显历史与现实的紧密联系。
“清乾隆各种釉彩大瓶”守护人王凯,小剧场环节扮演乾隆皇帝。乾隆时期是中国陶瓷制造业的鼎盛时期,由于技术的革新、工艺的进步,缤纷的彩瓷、珐琅彩等风格器具随着中外贸易进入中国上流社会,这也是乾隆要求督陶官唐英烧制各种釉彩大瓶的起因。
剧场演绎中,集十七种烧制工艺于一体的釉彩大瓶,一反御用瓷器素雅之风,遭到了唐英的抵制,认为这有违祖制,遵循了《饮流斋说瓷》中“至乾隆,则华缛极矣,技巧之致,几乎鬼斧神工,而古朴浑厚之致荡然无存。故乾隆一朝,为清代极盛时期,亦为一代盛衰之枢也”的记载。
2.专业主义的权威保障
馆长天团、27件国宝级文物、守护人的专业演绎保证了节目的观赏性与专业性。馆长天团的严格把控,保证了节目的专业水平。从小剧场的台词、道具,到专家巨匠们的解读,每一处细节的历史依据和出处来源都真实可靠。
专家点评环节,诸位馆长以专业的知识背景,向观众介绍文物。在情景剧的演绎中,演员的专业素养也保证了整档节目的内涵。梁家辉作为石鼓的守护人,演绎司马池父子守护石鼓的故事。对于母语是粤语的梁家辉来说,用标准普通话讲述大段拗口台词无疑是巨大挑战,但在录制现场,梁家辉却始终坚持高标准,即便导演已经满意,梁家辉仍因两个字的发音不准坚持重新录制。
专家的专业知识、演员的职业素养、节目对历史的敬畏,保证了《国家保障》整体效果的专业程度。
3.专业符号的大众化解读
《国家宝藏》实现了文博探索类节目从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的蜕变,不仅向社会知识分子群体展现文物的符号内涵,更以大众化的叙事方式可惜将学术的思想深度平民化、娱乐化,以满足大众审美。
在表达文化内涵的过程中,虽然加入一些“穿越”、“网络流行语”等后现代元素,但剧情主线尊重历史本真,基于历史合理虚构,既不是按典籍史料简单堆砌,也没有随心所欲地改编文物的传奇故事。“你家里人知道吗”、“老夫欣赏不来”等网络流行语的使用,让节目在还原历史情境的同时,亦不失现代感。
在“千里江山图”的剧场演绎中,守护人李晨饰演的宋徽宗与董彦麟饰演的蔡京围绕着宫廷画师王希孟所绘的《千里江山图》点滴细节进行探讨,随着剧情的深入,文物的文化内涵、细节精髓随着演员对话缓缓呈现。
服务电话:010-65981778 65981776 传真:010-65981776 QQ:969707716 E-mail:ssclad@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