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媒体
TV Media
2017年,央视原创文博探索类节目《国家宝藏》引起火热反响。“纪录片+综艺”模式、“剧场演绎+专家点评+匠人展示”的叙事模式,讲述了一个个生动的历史故事。《国家宝藏》的创新实践证明,文博探索类节目可以通过节目类型的综艺化、娱乐化创新以及对传统文化符号的内容重构,进而实现文化表达和大众传播功能。
一 形态创新
1.文博探索节目的娱乐化进程
2002年央视推出《鉴宝》,以综艺娱乐形式展现文物经济价值与文化内涵。随后,央视升级推出《寻宝》、《一槌定音》,在文物价值鉴定、价格竞猜的基础上,增加风险交易环节。
从“鉴定竞猜”到“文物选秀”,再到“现场竞拍”,鉴宝收藏类节目凭借文物的历史价值一度成为中国电视综艺的潮流,并呈现娱乐化趋势,既有商业属性主导的综艺娱乐节目特征,亦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平台,依托消费主义构建全新的文化语境,为特定的受众提供专业化、高品质的定制式内容。
2.“场景剧+专家点评”:“历史”与“艺术”的演绎
《国家宝藏》的节目类型是“纪录式综艺”,旨在向观众普及文物所承载的文化符号与历史价值。相比气势恢宏的文物纪录片以及传统文博探索综艺节目,《国家宝藏》融合了多种艺术形态,邀请知名演员以舞台剧的形式还原历史情境,以故事化的叙事方式彰显文物的人文精神、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以往文博探索节目偏重节目的娱乐效果以及产品的经济价值,《国家宝藏》突破了传统制作模式,虽保留综艺外壳,却有鲜明的专业立场。在环节设计上,由明星护宝人围绕守护的文物进行历史情境再现,以场景剧的方式向观众介绍文物的来源出处以及背后的历史变迁,将文物和特定的时代北京巧妙地串联起俩,为冰冷的文物注入生命力和温度。
小剧场环节的情景再现,注重营造历史感染力。不仅交代了文物特定历史情境,更重现了政治、礼教、风俗等多方面情况。透过荧屏向观众感受到呈现不同时期的人文风貌和历史人物的性格特征。
二 内容创新
1.文物内涵的多形式呈现
传统的鉴宝收藏类节目,缺少对文物自身文化符号深度挖掘。在价格竞猜、现场竞拍等环节塑造的语境中,文物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地位被金钱化,以数字为标准的评价体系将文物携带的历史价值与文化符号纳入到市场经济的功利主义中,虽然强化了物质化的欲望与量化的功利思维,却消解了文化对象中精神创造的超越性价值。
受众对历史文化的共鸣,主要来源对文化符号的熟悉和理解,进而形成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国家宝藏》以影像化的形式传播中华文化的形态与符号内涵播,通过多元符号承担传承文化的历史职责,强化了观众的感官体验,使娱乐兼具了教育功能。
服务电话:010-65981778 65981776 传真:010-65981776 QQ:969707716 E-mail:ssclad@163.com